| 
               
               
                
                     
                      |   | 
                     
                     
                      刑事案件量刑的基本步骤及计算公式  | 
                     
                     
                      
  | 
                     
                     
                       | 
                     
                    
                      |   | 
                     
                     
                      一、量刑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确定量刑起点。
 第二步,确定基准刑。
 第三步,确定宣告刑。
 而这三大步又可分为几个小步骤,具体为:
 第1步、确定相应的法定刑幅度。
 第2步、在相应的法定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第3步、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确定基准刑(基准刑只能大于或等于量刑起点,不能小于量刑起点)。
 第4步、用犯罪未遂、中止、防卫过当、避险过当、从犯、胁从犯、未成年犯、又聋又哑的人犯罪等体现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责任大小的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得到一个量刑结果。(这属于第一个层面上的量刑情节,共12种量刑情节,如果没有这12中情节中的任何一种,就不用进行这一步骤)。
 第5步、用自首、立功、积极赔偿等犯罪事实以外的量刑情节进行调节,得到拟宣告刑(这属于第二个层面上的量刑情节)。
 第6步、根据拟宣告刑依法确定宣告刑
 备注:
 第1层面量刑情节共有12种,分别是:
 未成年人犯罪、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犯罪、盲人犯罪、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犯罪未遂、犯罪预备、犯罪中止、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第2层面量刑情节主要有:
 自首、量刑指导意见规定的坦白、当庭自愿认罪、退赃退赔、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取得被害人或其家属谅解、累犯、前科劣迹、对弱势人员犯罪、在灾害和突发事件期间犯罪、被害人过错。
 二、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的方法及相关计算公式
 1、单个量刑情节的调节方法
 《量刑指导意见》规定:具有单个量刑情节的,根据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直接对基准刑进行调节。
 公式:基准刑X(1±调节比例)
 例:某一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案件的基准刑是10年,假如被告人只有自首从轻处罚的情节,可以减少基准的10%,那么,自首调节基准刑的方法可表示为:10年X(1-10%)
 2、多个量刑情节的调节方法
 分几种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只有第1个层面上的多个量刑情节
 计算口诀:部分连乘
 公式:基准刑X(1±调节比例)X(1±调节比例)
 例:假定某案件被告人是未成年人,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又是从犯,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则计算公式为基准刑X(1-50%)X(1-20%)
 第二种情况是只有第2个层面上的多个量刑情节
 计算口诀:同向相加、逆向相减
 公式:基准刑X(1±同向调节比例)
 例:假定某案件被告人有自首情节,可以减少基准的30%,又有积极赔偿情节,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则计算公式为基准刑X(1-30%-20%)
 第三种情况是同时具有第1个层面上的多个量刑情节和第2个层面上的多个量刑情节
 计算口诀:部分连乘、部分相加减
 公式:基准刑X(1±第1层面情节调节比例)X(1±第1层面情节调节比例)X(1±第2层面情节调节比例±第2层面情节调节比例)
 例:假定某案件被告人是未成年人,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又是从犯,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具有累犯情节,可以增加基准刑的30%,同时又有自首情节,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则计算公式为,基准刑X(1-50%)X(1-20%)X(1+30%-10%)
 来源:法律实务参考 | 
                     
                     | 
               
              | 
         
       
       
     | 
      
      
      
      
      
      
        
      
        
      
     |